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經濟危機深化中共逆勢

產能過剩和日增的債務負擔使中國經濟惡化,並限制政府可選擇的政策

文森特‧科洛(Vincent Kolo)中國勞工論壇chinaworker.info

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今年較早前倒臺醜聞是中國新近時期的一個轉捩點。擺在即將卸任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面前的是一系列政府危機,薄熙來事件加劇了劇烈的內部權力鬥爭;而同時出現的突然經濟放緩,更令人憂慮會出現「硬著陸」等重大挑戰。

中共政府並沒提防到經濟下滑的深度,並且低估了全球資本主義危機和正展開的「歐洲末日(Eurogeddon)」的嚴重性。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歐盟正面對曠日持久的衰退。十一個歐盟成員國已正式陷入衰退之中。這情況更因為被部分媒體稱為「自虐式貨幣主義」的野蠻緊縮政策而大規模惡化。

歐洲危機導致對中國產能需求下降是不足為奇的。.豐銀行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了製造業至六月為止,出現連續八個月收縮。而較早前很多評論員預測經濟會小幅度下滑,但第二季就會重新復甦,不過現在大多數則預期第二季的增長率將比第一季的百分之八點二更低。國際預測機構亦將全年預測調低。花旗集團將2012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預測從先前的百分之八點一調低至百分之七點八,而摩根大通則預測全年增長為百分之七點七。即使是這些資料也是不可信的,因為中國大陸的官方統計數字是出了名的不可靠(見下文)。

空蕩蕩的公路,汽車在哪裡?
產能過剩與需求下降

中國預測者一般更為悲觀。屬於政府的一個北京智庫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副會長石小敏預測國民生產總值會從2011年的百分之九點二放緩至今年大約百分之七。

他跟路透社(25/6/2012)說,「我看不見經濟增長的最低點。經濟放緩的整體趨勢可能不會在短期內改變。」

出口市場需求疲弱不是唯一問題,中國的內需市場都有跡象顯示正快速減慢。倫敦的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評論道,「近來經濟走弱多是由於國內市場而非國外需求所致。」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對基建和其他的固定資產投資的削減。去年全國各地地方政府債務飆升到10.7萬億元(這數字可能還低估了真實狀況),而在2008年全球危機之前,地方政府債務幾乎為零。政府打擊投機炒賣使得樓價下跌同時,亦令住房建設急速放緩。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24/5/2012)報導,「全國的發展商放棄了以往全日無休車水馬龍的施工做法以回應樓價下跌。他們把建築施工班次降到了一班,這也大量降低了對建築工人的需求。」

這佔據去年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之十三的地產業不景氣拖低了超過四十種工業,包括水泥、鋼鐵和重型機械。推土機的銷量在今年三月和去年同期比下跌了百分之五十。鋼鐵業是工業產能過剩的指標,而今年第一季合共虧損了十億元人民幣。

中國鋼鐵業的閒置產能達到了一億一千萬噸,比起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國日本的總產量還要多。即便如此,發改委還是在二百個投資項目中優先選擇了興建新鋼廠作為它減緩經濟下滑的「小刺激方案」。正如其他行業一樣,產能過剩已經導致了價格戰,使得企業們不再有利可圖。

國有河南濟源鋼鐵集團銷售公司總經理周集才抱怨說,「鋼鐵業從熔爐賺的錢還不如銀行存款賺的多。」銀行存款的年利息達百分之三點五。

2009年中國汽車工業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在連續數年兩位數的增長後,中國汽車銷量在一月至四月間比去年同期跌去了百分之一點三。汽車經銷商即使大減價,汽車庫存仍然創新高。「南至廣州,西至西安,都有大量賣不去的車輛堆存在經銷商處。」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分會常務副理事長蘇暉稱,「好像傳染病般會散播。」

但是不管中國還是外國車廠都在拼命擴充生產基地,一些分析師預測到2015年過剩的產能可能會達到一千萬輛車。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造船業,這也已陷入全面危機。國有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董事長譚作鈞說,一半的本土造船廠會在未來兩三年破產。這又是另一個由2009年和2010年刺激方案空前規模的信貸引發行業產能過剩的例證(當時造船業的貸款額上升了五倍)。現在政府為了控制著地方政府和企業債務,以及(已經過度投資的行業中的)浪費性投資,而採取了信貸緊縮的政策。

造船業的急速擴充使得全世界都充斥著中國壟斷的低科技船隻,而這又拖低船運費用到2008年的十分之一的水準。隨著船運利潤日益下降,中國造船廠去年收到的訂單減半,而今年又繼續下跌。

即使是新產業也正在遭受極端的產能過剩。作為2009-10年度超過兩年大型刺激方案的結果,注入的信貸額達國內生產總值的60%,中國的太陽能發電產業已一躍成為全球霸主。去年中國生產了世界上一半的太陽能光伏電池,而2001年只占全球市場的百分之一。但是,這已造成全球供應過剩,及價格和公司利潤的崩潰(去年價格下降了48%)。紐約上市的中國公司尚德電力控股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而去年產生10億美元的淨虧損。

2011年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的製造能力達到500億瓦,是全球需求近一倍(去年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270億瓦)。這個例子說明了資本主義的瘋狂邏輯,「需求」不是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確定,而是由資本家創造一個市場並賺取利潤的能力(失能)決定的。誰也不會否認需要更大規模的太陽能和其他形式的清潔能源?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更有利可圖,而使政府(公共資金)承擔替代能源方面投資的主要責任。正因為各國政府,尤其是歐洲各國政府,削減太陽能電池板計畫而導致市場規模萎縮,而此時剛好在中國形成大規模的新產能。公有制和民主控制整個能源部門是消滅這種混亂和發展一個無碳經濟的綜合計畫的唯一出路,並應使之成為一個更廣泛的全球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部分。

國內生產總值資料不可靠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著名地指出中國的官方資料,尤其國民生產總值資料是「人造的」從而是「不可靠的」。當李克強主政遼寧省時,他承認依據電力消耗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額會是經濟發展的更好指標。一年之間,李克強基本可以確定會取代溫家寶去掌管中國的經濟政策。如果一個這樣高級的官員對政府統計表示這樣的質疑,那麼我們亦應對這些數字有同樣的警覺性。

在這次經濟放緩中,對北京的統計數字的可信性的爭論更趨劇烈。而且恰逢十年一次的領導層更換,政府各級官員多熱切地期待被提升,這成為額外的動因促使他們拼命地吹大經濟業績。很多評論員以電力消耗量指標為零增長以至負增長作為證據,指官方資料隱瞞現在局勢的全部危險性。在一月份,電力消耗量錄得比去年低百分之七點五,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一次。而三月的數字亦只是比去年同期高百分之零點七,四月份是百分之一點五,五月份是百分之三點二,這說明了一個嚴重的工業產出下滑。即比起公佈的國民生產總值資料,背後的經濟放慢是更嚴重。因為發電廠在電力需求減少的情況下,減少了燃煤,所以產煤區的煤庫存越來越多。

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教授在分析預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實際上發生的事情」之不斷差別時,他四月份向彭博新聞透露,中國的經濟「可能正處於萎縮中」。程致宇認為由於經濟放緩,尤其是因為政府削減開支和一年前引入的信貸收緊所致,減少鐵路和高速公路等大型建設項目。

「如果投資僅僅維持與去年相若的話,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就會喪失5%,降到4.5%。」他警告道。這個就是所謂的「硬著陸」——有「中國特色」的衰退。

信貸需求下滑

最近,銀行借貸的放緩亦反映出比官方國內生產總值資料更嚴重的經濟放緩。「四大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合共涵蓋了所有借貸額的一半,在四月份基本上沒有任何的貸款增長。在政府的「迷你刺激方案」(參考前文)之下,五月份的貸款輕微上升,如果政府不推出更大型的刺激方案的話,這個勢頭將不能持續。可是上個刺激方案以及房地產泡沫迅速破裂的「債務地雷」所導致的雙重問題,令到中央政府不願意再次推行刺激方案,甚至為此議題出現分裂。在六月,惠譽評級預料新信貸的總額將會自2008年首次下跌。

當政府實施限貸來控制(在房地產和原材料方面的)投機時,今天的狀況與兩年前比有關鍵性的差別,通貨膨脹以及地方政府債務都是超級刺激方案導致的結果(所有這些都是2009-2010年經濟刺激方案的副產品)。「我們相信中國出現了海量的變化。增長的局限從過往政策上的限制變成需求的不足。」瑞信香港分析師陶冬告訴《南華早報》(28/04/2012)。

中國公司,無論是國有的還是私有的,對於申請新的貸款都非常猶豫。這是因為有利潤的投資空間變得很有限,並隨著需求的下跌和不斷對房地產投機的打擊-在刺激經濟期間基本上所有產業都有參與其中。正如《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16/05/2012)報導:

「根據中國一家提供金融資訊的企業,萬得資訊(Wind Information)的資料顯示,在中國上市的公司的平均資本投資回報率從2007的11.6%下降到2011的6.7%。中國的一年期借貸息率為6.6%,對有些公司來說資本的成本比他們的預計回報還要高。 」
中國過剩鋼鐵產能達1億1千萬噸超過日本鋼鐵產能總量

經濟泡沫緩慢破裂

當前的經濟衰退不會和2008年一樣,由於上一次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畫導致不可忽視的後遺症的爆發,尤其是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可供政府選擇的政策變得更少。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警告說,「今年不同於2009年。銀行不可能採取同樣的金融力度。」

土地價格的泡沫是經濟刺激計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允許地方政府通過向土地開發商銷售土地籌集巨額資金和以土地作為抵押從銀行獲取貸款進行基礎設施項目開發。在這一時期,土地銷售收入至多要占到地方政府收入的一半。這其中包括嚴重的投機行為,地方政府與房地產開發商勾結在一起推動基礎設施專案,推高地價,產生更高的收入和更為投機性交易。

但這已變得不再可能。根據龍洲經訊(Dragonomics)的調查,2011年中國各主要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平均下跌15%左右。因為地產發展商資金緊張而停止新投資,所以地方政府銷售的土地數量則下跌更為嚴重。這迫使地方政府削減基建支出和凍結未完成的項目。(如日本二十年前地產崩潰時一樣)銀行被迫展期貸款,而避免地方政府和其數以千計的金融平臺發生潛在的具有傳染性的債務違約。這些金融平臺是地方政府在經濟刺激時代用來獲取寬鬆信貸的工具。上海市政府今年第一季度的土地銷售比去年同期低了80%。全國各地均有報導當地政府的土地拍賣量下降了30%-40%。

地方政府不服從北京2010年年底開始實施的地產調控政策的情緒日益嚴重,北京政府制定這一政策旨在阻止地產泡沫完全成熟而帶來的崩潰,而使房價「有控制的」下降。是否能實現這一目標尚不能確定,但即使政府成功實現這一目標,地價下跌已經對更廣泛的經濟層面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必然會發生一場拉鋸戰,尤其是中小城市,它們幾乎是絕望地盼望著增加收入」,一家地產公司的董事長如此告訴《南華早報》(2012年2月21日)。

但是,即使在北京重新調整其貨幣政策,以紓緩信貸和防止經濟硬著陸,它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放鬆地產控制政策。溫家寶在5月宣佈,「我們決不允許動搖地產調控政策。 」

「甚至豬也會飛!」

北京可能會成功地實現日本式的「經濟泡沫緩慢破裂」,而不是美國和西歐許多國家經歷的樓價崩潰。但是,即使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而且日本政府仍然命令日本銀行給那些頭疼的「殭屍」公司發放新貸款,但日本今天的樓價仍然比20世紀80年代後半段的高峰期低了60%。中國經濟可能會遭遇類似的命運—— 一個長期的通縮期——拖累投資和企業利潤,而國有銀行體系內的不良貸款問題將日益惡化。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易憲容坦言,「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不可否認是歷史上最大的。」上海或北京的一個普通住宅平均售價約人民幣200萬元,相當於28倍的平均家庭年收入(夫婦兩是雙職工)。與之比較英國倫敦房價是家庭平均收入的7倍,而美國紐約房價則是7倍。

自2008年以來,在一個階段內幾乎所有行業的公司——包括中央政府控制下的大型國有企業——都蜂擁進入地產界。他們通過炒樓追逐「販賣毒品式」的快速而豐厚的收益,而它們的「核心業務」主要是由於產能過剩導致大規模虧損和負荷艱險。

例如,世界第二大個人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報告說,其2009年利潤中的60%來自固定資產投資(炒賣房地產),只有40%來自製造業。對因此提出的質疑,聯想集團主席柳傳志總結了中國企業精英的態度,「大風來了,連豬都會飛。每個人都從牟取暴利。我們為什麼不能? 」

中央政府擔心極端房價會引發爆炸性的社會和政治影響,也擔心金融泡沫破滅對公司和銀行的影響,因此出臺限購和其他措施以打擊投機。然而,這導致投機者進入其他經濟部門(包括小城市、商業地產、影子銀行,如金屬等商品)。但如今這些領域都受到了整體經濟下滑的影響。投機資本正在以每個月1000億元人民幣的速度流出中國進入海外市場。中國現在是美國家庭住宅的第二大外國買家。
華爾街日報報導的中國消費和固定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老式大小輪自行車(Penny-Farthing)的經濟模式

長期期盼中國增加消費而成為中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救世主」的夢想一直未能實現。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份額繼續萎縮,去年只有35%(相比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是46%),而且會進一步下跌。由於所有家庭財富的一半與住房市場緊密相連,樓市低迷引發的負財富效應——與發達經濟體類似——中產階級家庭(唯一可能維持一段消費熱潮的階層)傾向與減少消費。而更低階層——約1億5千萬農民工——由於缺乏基本福利保障,如養老金、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也嚴重限制其消費支出。

因為中國經濟存在一方面國家主導投資建設規模過大,而另一方面居民消費規模偏小的巨大差異,所以《經濟學人》雜誌近日發表的一份報告(2012年5月26日)將中國經濟與老古董的單邊大小輪自行車相比較。去年,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了創紀錄的49%。高層領導們,不僅是溫家寶,都在經常性的重複這樣一種高水準的投資是「不可維持的。」即使是日本和韓國在他們工業起飛階段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也才達到40%左右。但是,政府重新平衡經濟增長的努力——減少投資增加消費——並沒有產生重要影響。消費開支由於低薪、通貨膨脹、和畸形的住房、教育和健康成本使消費開支進一步內卷。麥肯錫(McKinsey,2012年3月13日)的一份調查預測,甚至到達2020年,居民消費支出也僅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9%。如果地產泡沫破裂將使中國經濟陷入一個階段的通縮(價格下跌),而我們已經看到了相關徵兆,這將進一步遏制消費。

中共當局的分裂

溫家寶和他的政府發現自己陷入一個深層次矛盾中。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已成為阻止政府推行寬鬆貨幣政策(降息和增加貸款)來對付經濟放緩的屏障。推行新的經濟刺激計畫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如果全球金融危機繼續加深的話,但它們不可能達到2009-10年的規模,而它們的影響也將較為有限。更困難的經濟形勢已經加劇了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作為支持中央集權的「左翼」旗手薄熙來的倒臺,使溫家寶和自由派處於有利於位置,他們熱衷於推動更大規模的自由化,尤其是在金融業,並部分打破政府壟斷。

這只是紛雜的黨內鬥爭的一個方面。薄熙來事件對中共內部各個派系被都產生巨大的影響,並使越來越多的人質疑執政黨的合法性。薄熙來事件揭示了眾多所謂「裸官」的行為不檢,高官們將子女和配偶送往國外從事商業活動,而這進一步加深了公眾對整個政府的質疑。最近媒體披露候任的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家族在中國、加拿大和香港的等地控制著約3.76億美元的商業利益,這更是火上澆油。彭博新聞社剛剛發佈關於習家的財富的英文報導,其網站就立即被中國當局遮罩。習近平和薄熙來都是中共王朝中的「太子黨」成員,但他們家族經商牟利的活動並不例外。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九名成員中,有6個人孩子富可敵國,包括胡錦濤和溫家寶,但是他們兩並非是太子黨。

那些支持更快推行自由化的人認為這能阻止太子黨的特權和限制腐敗。近來新的經濟刺激方案在金融行業方面進一步自由化,尤其是使地下銀行合法化,允許銀行擺脫固定利率的限制,進一步提升風險基金和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人的作用。從而促進資本配置(投資)更為有效和符合市場導向的需求。

這樣的政策無助於解決問題,實際上只會加劇危機,任何人關注歐洲資本主義危機災難的人,更不用提及美國的危機,都應該顯而易見地明白這一點。因此,受累於極高的產能過剩水準、過度投資和龐大債務,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充滿危機和經濟增長放緩的時期。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方案就是社會主義方案,打破腐敗的太子黨、官僚和資本家對整體經濟的控制,將經濟決策和控制通過工人階級民主的群眾性組織交到工人階級手中。
習近平家族被曝光擁有3億7千6百萬美元的地產與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