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

緬甸:兩場選舉,90%的支持率卻缺乏實權

工人的組織必須確保實現真正的變革

凱斯•迪金遜(Keith Dickinson),社會主義黨(工國委CWI英格蘭和威爾士支部)

全國民主聯盟(The 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NLD)在其參與的緬甸最近兩場選舉中都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第一場是早在1990年在全國範圍內——當年的大選。但由於軍方干涉該黨未能執政。該黨的很多活動分子遭到逮捕,其中很多受到折磨,並有一些人被處決。如今,軍政府故意在四月一日進行議會45個席位的補選。全國民主聯盟只失去了其中的一個席位,得到了議會全部664個席位中的44個。在他們中有該黨著名的領袖翁山蘇姬,大批民眾聚集起來夾道歡迎她重新回歸政治。

那麼,為什麼軍政府會同意進行選舉呢?毋庸置疑,去年的「阿拉伯之春」會讓他們想起1988年8月的大起義,當時緬甸的工人和農民幾乎要將他們趕下臺了。唯一缺乏的就是各處產生的地區特別組織在全國範圍內的協調以推動暴動式的總罷工。西方的資本主義勢力也害怕阿拉伯國家有相似的運動興起——只要產生於一國,就能擴散到整個東南亞。他們無疑敦促軍政府引進至少某些溫和的民主改革。

當然,大商業資本對「民主」的興趣總是和保障他們的利潤聯繫起來的。和收買軍政府一樣,他們的代表雲集在仰光的酒店,希望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和英國外相威廉•黑格做出重大決定以解除制裁。正如一個在緬甸投資了15年的金融家所說的:「緬甸的經濟將是繼中國後下一個傳奇。」

緬甸(Burma)——或軍政府命名的緬甸(Myanmar)——代表著一個其自身就擁有6000萬人口的市場。在其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為中心,700公里為半徑的範圍以內居住著7億人——世界總人口的十分之一。《華爾街日報》稱,「緬甸的潛力非常大,以至於無法被一些投資者忽視。作為亞洲最新、最大的邊境市場之一,它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木材和珠寶儲量,並有潛力成為一個大米和海產品的出口國。」

澳大利亞日報《每日清算》(Daily Reckoning)指出,緬甸是「一個天然的十字路口。一個包括管道、高速公路和鐵路的網路已經動工,因為緬甸是連接世界上兩個潛在的最大市場,中國和印度的橋樑。」它使得中國進入了印度洋,美國試圖抑制這一影響力。美國政府得到澳大利亞政府同意在靠近北海岸的達爾文市建立一個新的軍事基地,第一批軍隊將在數月內進駐。

這將對緬甸人乃至國際間產生重大影響,因為全世界攫取金錢的資本家都看到了「利用廉價勞動力成本來支持製造業」的潛力。但在翁山蘇姬和全國民主聯盟的綱領中只強調民主改革的問題。

議會在4月23日召開了,但全國民主聯盟只有7%的議席。其餘的都被將軍和他們的傀儡政黨——全國團結發展黨(USDP)所佔據。一些從全國民主聯盟分裂出去的成員已經申請重新加入,其他國會議員由於她極高的支持率也可能改變了他們的「忠誠」。

儘管她試圖改變憲法而有一些耽擱,但翁山蘇姬和她的全國民主聯盟最終還是向軍政府的憲法宣誓效忠。甚至連來自全國團結發展黨的一些強硬的政敵認為她的出席能極大改善橡皮圖章議會的形象。然而,軍政府對全國民主聯盟進入議會的回應只是將它自己25%的原本只會點頭說是投贊成票的議員替換為更高等級的官員,他們會對一些問題更有發言權。但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攙合進來盡自己的一臂之力,他和軍政府進行的交易看起來更受尊敬——在國會進行演講。在外面他和翁山蘇姬則偽裝自己,宣稱有限的制裁應當被保留。並未明確的對貿易制裁是否解除——應在觀察一年後再做決定。

既然軍政府他們可以利用翁山蘇姬的參選作為民主的外衣,歐盟也解除了80名該國官員的旅遊限制。同時,500名緬甸官員的資產凍結在4月30號也期滿了。

翁山蘇姬一直說她能與軍政府合作,而且外界存在她可能加入內閣的討論。全國民主聯盟(NLD)的經濟計畫尚不明確,除了一些跡象。翁山蘇姬似乎有意選擇在仰光西南的一個遭受破壞性颱風影響的選區參選,以使外界注意到他們他們的困境。據估計,三分之一的緬甸人每天的生活費用只有大約30便士(約合新台幣14元)。

毫無疑問,巨變正在發生,工會逐漸被承認,我們也在其他地方報道過發生了一些重要的罷工。但將軍們仍然在觀望,翁山蘇姬她本人也要求她的支持者「在勝利後要寬宏大量」。自吹自擂是危險的。一個正在慶祝的支持者說:「我們還不能說我們正在民主改革的道路上……」但他也認為翁山蘇姬將帶來變革。

88世代團('88 Generation Group)的領導人,已從獄中獲釋,則更加謹慎。他們說:「我們希望一個制度性的變革,而不是一個人的變革, 現在的情況『如同養在金魚缸裡的魚』,魚缸裡的水半滿半空都不是問題,關鍵是魚能活下去嗎?」這些知名的,現在已經年老的且廣受讚譽的領袖們在不久的將來會起到什麼作用將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