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台灣:寫在311反核大遊行之後

環保運動必須連結反資本主義的運動,必須依賴群眾性的自下而上的行動,才可能深刻而實際;只有當人民奪回對能源、經濟和社會的掌控權,資本主義對於環境的壓迫才能消除。

懶河 社會主義者blog

遊行概況

2012311日,日本福島核災一周年,由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要發起,串聯臺北、台中與高雄的大型遊行與祈福晚會,大聲了喊出「告別核電!核電歸零!」的口號,希望台灣人民重新思考零核電的可能。在台北有五千多群眾參與,在台中和高雄各有千餘群眾參與。

臺 北場次在龍山寺集合,經西門町、臺北車站館前路至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主會場,遊行隊伍中除了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荒野保護協會等環保團體參與之外,像是 主婦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國際勞工協會、人民民主陣線、綠黨與輔大黑水溝社等非政府組織、社運團體、政黨與大學異議社團也一同加入行列,而令人注目的 是,飽受核廢料恐懼壓迫的達悟人也穿著傳統服飾遠赴首都臺北表達對核廢殘害他們家園三十年的憤怒。

核電在台灣

a.      險惡先天環境
       身 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地帶的台灣島,本身即是在兩大板塊長期互相擠壓下形成的蕞爾小島,頻繁的斷層活動不時輕輕顫動著土地,而長期蓄積能量有時則突 然一瞬錯位撼動整個島嶼,造成許多建築崩塌人們傷亡,在這樣的先天地理構造上,三座核能電廠分別坐落在北台灣的石門、金山與南台灣的墾丁等海岸線旁,興建 中的第四核能電廠則坐落在台北貢寮,其中石門、金山廠分別距離台北市僅2822公里之譜,若以去年福島核災30公里疏散範圍來看,如果北台灣發生地震或海嘯而遭致核災的話,作為首都的臺北市將受到無法想像的巨大災害衝擊,南北縱長僅約四百公里的小島也將籠罩在輻射陰影之下。

b.      隨石油危機而來的核能電廠
台灣經濟早期以農業生產為主,後在國民政府經濟政策之下,從早期1960年代的加工出口區輕工業,1970年代推動十大建設後發展鋼鐵、石化等重工業,到1980年代催生高科技產業聚落科學園區的大肆興建,產業結構在這樣的發展過程裡逐漸由高耗能工業主宰,對於能源的渴求連帶越來越高,而電力來源漸從早期水力發電為主轉至以火力發電為主。然而,台灣本身缺乏能源礦產,必須仰賴從國外進口發電燃料,在這樣的處境下,1970年代因中東戰爭動盪導致的石油危機時,國民政府為了確保產業能獲得穩定的能源供給與未來發展,台灣第一座核能電廠於是在1970年被列為政府十大建設之一。 台灣首座核能電廠的蒸氣系統採用美國奇異公司(GE)所承造的沸水式反應爐架構,汽輪發電機由美國西屋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承造,裝置容量1272百萬瓦,後於1979年正式商業運轉。

後來興建的核能電廠二、三兩廠則併入1980年代的十二大建設計畫之中,其中核二廠採用奇異公司沸水式反應爐、西屋公司的汽輪發電機組,裝置容量1970百萬瓦,1981年開始商轉,核三廠則為西屋公司輕水型壓水式反應爐、奇異公司汽輪發電機組,裝置容量1902百萬瓦,1984年開始商轉。

三座核能電廠的主要機組都是美國奇異公司與西屋公司販售。這並非是巧合,而是必須放在二戰後國民政府與美國政府的東亞防線下來理解,早期美援鞏固了台灣作為美國帝國主義在亞洲與中國共產黨史達林主義勢力敵對的模範生的地位,而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則是美國核能產業資本植入台灣的絕佳機會。

c.       昂貴的核四拼裝車
而位於臺北龍門的第四核能電廠,在1980年便已提案,反應爐為美國奇異公司的進步型沸水式,汽輪發電機組則由日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HI))製造,然而經1986年烏克蘭發生車諾比(Chernobyl)事件後暫緩,1992年預算結凍,1999年正式動工,2000年民進黨政府宣佈停建,隔年在立院反對壓力復工,至今仍在興建中。最近,台電再提追加預算563億元新台幣,如果追加成功,將是第四次最追加預算,累計興建經費將達3300億元新臺幣,以所規劃裝置容量270萬瓩計算,每瓩建造成本高達4000美元。

去 年七月底,原能會召開的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會上,曾參與國內外許多核電廠計畫的核安委員林宗堯發表了〈核四論〉,詳細指出核四興建過程的諸多結構性問題, 從台電擅自變更設計;工序紊亂,設備過早到廠而至颱風嚴重泡水;原先的統包規劃改成分包給數十個不同包商承做,導致諸多設備介面高度複雜化;包商施工品質 低下;到試運轉程式由毫無經驗的人員與主管計畫擬定等,負責監督核能建廠安全的原能會更對台電強硬指出核四可以停工了。


d.      便宜工業電價與雨露均霑的民生電價
台電說,核四如果停建,加上使用年限將到期的其他三座核能電廠一旦退役,電價將從每度2.62元新臺幣飆漲至每度4元新臺幣,然而,正如前所述,台灣電力產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以確保穩定供給產業用電為主要目的,電價必然以支持產業發展為目的設定標準,因而我們要問的問題並非單純在電價上面打轉,而是必須就產業用電本身的需求結構及其與民生用電兩者之間的電價差異兩點提問。

據台電網站公佈的2010年世界34國電價比較表,台灣民生電價為每度2.7606元新臺幣,工業電價為每度2.3649元新臺幣。自1983年至2005年電價並無調漲,直到2006年和2008年因發電燃料價格上漲才分別調漲5.8%25.2%, 民生與工業電價排名分別為第二及第四低,在這能源幾乎完全仰賴進口的海島國家,能有如此便宜的電價著實不可思議,表面上看來政府似乎為減輕人民生活負擔而 自行吸收國際燃料市場波動所增加的發電成本,然而,再仔細看看各國的民生電價和工業電價,我們會發現工業電價普遍較民生電價便宜許多,而這不外乎是各國為 使自身工業資本在其發展過程中能負擔較低用電成本以在國際市場上取得優勢競爭的結果,而長期以出口導向的台灣產業政策必然需要有持續而穩定的廉價能源供 給,在這樣的脈絡下,民生電價勢必不能太貴因而雨露均霑。

然而實際上,在這樣的補貼政策之下,台電年年虧損百億,而擁資本額3300億元的台電,截至2011年底累計虧損已達1179億元。近日,經濟部長施顏祥在立法院委員會表示,因近年發電用的燃煤、天然氣等燃料價格飆漲,發電成本不斷上漲。如果台電持續虧損的話,預計到五、六 月,虧損金額將達台電資本額的一半,如果不適當反映發電成本的話,明年將面臨破產的威脅。就在作者撰稿的當天,政府拍板定案電價將於五月及十月分兩階段調 漲,民生用電分漲7.2%,加上工業用電,平均漲幅達20%25%。據統計,工業用電佔總體用電量53%,民生用電不過18%,而台電之所以年年虧損正是因為長期補貼工業所招致的惡果,一來台電作為國營產業將全體納稅人的錢倒貼私有資本企業;二來政府的產業政策錯誤地促進了低產值高耗能產業的發展,使得產業的能源需求不斷的上升。

因此,廢核電電價就會上漲本身是個假議題,真議題是資產階級政府不斷盜走人民的財富以補貼追求利潤的產業的電價政策,必須同時指出這問題才能不被台電恐嚇,廢核訴求才能深刻。

e. 蘭嶼的黃色桶子與階級壓迫
標 榜潔淨低碳發電的核能電廠一直是各國政府夢寐以求的發電方式,特別在近年來大眾對全球暖化議題與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現象的高度關注之下,政府更在推動上獲 得一定助力,然而,核電神話其中始終模糊的一部份是,那些與核廢料生活一輩子的人們在物理與心理上承受了多大的威脅恐懼,而在台灣被人們遺忘的一群則是與 核廢料比鄰生活已三十年的蘭嶼達悟人們。

今年220日蘭嶼人第四度發起了「驅逐惡靈」行動,遊行聚集在核廢料儲存廠前,要求政府實現立即遷出核廢料的承諾及提出永不續租土地的訴求。從1982年第一批核廢料登陸蘭嶼至今已30年,1989年第一次「驅除惡靈」,1995年「一人一石」阻擋由台灣出發、運輸核廢料桶的「電光一號」,到1996年成功封港,此後蘭嶼核廢料貯存場不再運入核廢料,而台灣三座核能發電廠自身代謝出的廢物也就只能暫放在各自的廠區內。

人 口僅三千人左右,族群以達悟族為主的蘭嶼,早期作為監禁本島重刑犯的「蘭嶼農場」,而後則成為放置本島核廢料的貯存場地,一直以來都被島上的政府視為化外 之地,島上不要的東西就往這裡丟。如同島上的山地原住民們所遭遇的情況,經濟文化與島上迥異的達悟人飽受現代化浪潮衝擊,年輕人離鄉遠赴島上都市工作,族 群的傳統文化與價值不斷流失,必須指出的是,這現代化進程的發展手段是從對達悟人的民族壓迫漸趨融合經濟層面上的階級壓迫,核廢貯存廠則是這雙重壓迫的具 體表現之一。

值 得關注的是,曾被台電列為核廢料最終貯存場址的八個候選場址之中就有五個在原鄉,背後緣由跟普遍缺乏就業機會的原鄉,必然在政府為取得核廢料最終貯存場所 設置的钜額回饋金利誘之下被有效分化,進而在公投上表達支持有關。再次地,民族與階級的雙重壓迫施加在經濟弱勢的原民身上。

奪回人民的能源掌控權

       在這次311反核大遊行之中,許多關注不同議題的團體都到場聲援表達拒絕核電的態度,而工人國際委員會(CWI) 台灣支部也參與了這次遊行。,作為社會主義者,我們指出興建核能電廠本身與核電財團利益的緊密聯繫、電力發展與產業結構的關係、核廢料的安置與資產階級政 府的階級壓迫本質。環保運動必須連結反資本主義的運動,必須依賴群眾性的自下而上的行動,才可能深刻而實際;只有當人民奪回對能源、經濟和社會的掌控權, 資本主義對於環境的壓迫才能消除。

社會主義者的訴求:

1) 立即停建核四,中止所有核能發電

2) 反對政府補貼財團電價,民眾選舉委員會決定電力政策和定價,工人民主公共管理電力公司

3)發展再生能源和環境友善的民主計劃經濟